来源时间为:2021-07-20
【城市名片】
市名:吉林市别名:北国江城市树:垂柳市花:玫瑰市标:摇橹人人口:180万人/市区面积:1755平方公里/市区位置: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气候: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/四季分明城市特征:松花江S形穿城而过永不冰冻中国北方独具魅力的旅游名城旅游品牌:雾凇奇观/滑雪天堂/白山松水/满族风情旅游特色:夏季避暑之乡/冬季滑雪天堂/四季北国风光。
【历史沿革】
吉林市是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城,其原名“吉林乌拉”,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。19世纪吉林是东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。早在3000多年前,这里已是氏族部落的集居之地。明朝此地为“乌拉国”,明永乐十八年辽东都指挥使刘清奉命来松花江上造船,因此吉林市又有“船厂”之称。公元1673年吉林建城,1674年康熙东巡时赋诗《松花江放船歌》,诗中有“连樯接舰屯江城”句,故吉林市素有“北国江城”之称。1676年船厂改称吉林乌拉。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,成立吉林市政府。1954年前是吉林省省会,是中国惟一一个市名与省名相同的城市。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
【区位地理】
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,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,三面临水、四周环山。东经125″40′~127″56′,北纬42″31′~44″40′。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,西临长春市、四平市,北与黑龙江省接壤,南与浑江市、通化市毗邻。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。其中,市区3636平方公里。现辖4个城区(船营区、昌邑区、龙潭区、丰满区)、4个县级市(磐石市、蛟河市、舒兰市、桦甸市)、1个永吉县、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。
【自然环境】
吉林市自然条件优越,物产丰饶,大片的森林覆盖了市区一半以上的面积。浓荫下的城市,清澈透明,象一块祖母绿宝石。这里的白桦、黄榆等29个经济树种每年的采伐量可达80万立方米。林海中活动繁衍着东北虎、梅花鹿、熊、貂、林蛙以及各种鸟类等400多种野生经济动物,有人参、木耳、山楂等1300多种经济植物,东部山区是驰名中外的“东北三宝”??人参、貂皮、鹿茸的主要产地。这里还是富庶的鱼米之乡。盛产水稻、玉米、大豆、高粱、谷子。城市的水源蕴藏总量达170亿立方米,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。境内土地上还蕴藏着大量的煤炭、金、、铜、等27种矿产。
【经济发展】
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,国务院批准的甲级开放城市,工业基础雄厚。“十一五”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工程有7项在吉林市建设。化工、汽车两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.8,汽车产量达到4万量;化纤产量达到12.8万吨。目前全市上市公司已达8家,分别是吉林化工、吉林纸业、吉林炭素、恒和制药、吉林纸业、物华股份、华微电子、中讯科技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交通、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备。邮电系统注册国际互联网用户已达到13664户。公路、铁路、四通八达。铁路年旅客发送量已达320514万人;民用航空已达5266万人。市场体系得到完善,全市拥有种类市场333个。全市有市级开发区21个,其中高新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,已进入全国开发区前15位。城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,现已与香港、韩国、美国、台湾、澳门等23个国家和地区在制造业、建筑业、农业、房地产业、等行业长期开展了经济、技术交流合作。三资企业达到684户,出口商品达14类、180多个品种,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。旅游业发展迅猛,总收入占全市GDP3.96。
【文化底蕴】
吉林市历史悠久,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近年来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。城市已形成包括艺术表演团体、群众文化、图书、文博、文学艺术、文化产业等全方位、多门类、多层次的新型文化格局,有艺术表演团9个,影剧院15个,艺术学创作机构6个,研究机构1个,艺术馆2所,文化馆(站)134个,新华书店11家,公共图书馆10所,总藏书量达169万册;博物馆3所,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,文物藏品15231件。城市现有高等院校4所,中等专业学校21所,从教人员近8万人。全市有广播电台9座、电视台6座、电视转播差转台胞3座,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7.2和92.5。
【宜人气候】
吉林市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。春季干旱少雨,夏季温热多雨,秋季凉爽多晴,冬季寒冷多雪。受地形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。年平均气温3.9℃,一月平均气温最低,一般在零下18℃?20℃;七月平均气温最高,一般在21℃?23℃。全年平均降水量650-750毫米,全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300~2500小时。特殊的气候环境使吉林市形成了夏季是避暑度假胜地,冬季是冰雪旅游乐园的自然环境。
【城市标志】
吉林市的城市精神为“摇橹人精神”。“摇橹人精神”是吉林市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笔无形资产。它展现了吉林市各族人民艰苦奋斗、拼搏创业的光辉历史,体现了解放思想、改革开放、发展经济的生动现实,提出了全市人民长远的精神追求。它是吉林市各行各业及广大人民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聚,是吉林市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,更是动员全市人民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行动要求和战斗口号。“摇橹人精神”含义是:同舟共济,激流勇进。
【市花】
玫瑰,落叶灌木,高可达2米,枝干粗壮,呈灰褐色,玫瑰花颜色鲜艳,有紫色、红色和白色,花有香气。喜光,适应性强,耐寒、耐旱,对土壤要求不严,为优美的观赏灌木。常丛植于建筑物四周,或草地边缘,也可作自然式花篱。玫瑰象征和平、幸福、友谊、爱情、甜美。
【市树】
垂柳(别名水柳),落叶乔木。树皮灰褐色,小枝细长,下垂,单叶互生。垂柳在吉林地区栽植广泛,历史较长。喜光,耐寒,耐水湿,萌芽力强,根系发达,生长快。其枝条细长柔软下垂,树姿优美,常植于河、湖边点缀园景或作孤植树,亦可作行道护堤树等,是吉林市雾凇景观的主要载体。垂柳象征优美和谐,欣欣向荣。
白城市
区域概括
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,松嫩平原西部,科尔沁草原东部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年均日照时数2919.4小时,年均气温4.9℃,无霜期157天,年均降水量407.9毫米,光热条件优越于全省其他地区。1990年人口33.5万。有满、蒙古、回、朝鲜、锡伯、达斡尔、白、壮等18个少数民族。面积977.5平方千米。清为哲里木盟扎萨克图郡王游牧地。1904年设靖安县。1914年改洮安县。1938年改白城县。1945年复名洮安县。1950年复改称白城县。1958年9月设白城市。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卵石、中砂、细砂及膨润土资源。中草药有防风、桔梗、远志、柴胡、黄芩、黄芪、沙参、甘草等。土特产主要有绿豆、蓖麻。
历史悠久,新石器晚期,境内已有人类生活,1993年设地设市,现辖镇赉县、通榆县、大安市、洮南市、洮北区5个县(市、区)和白城经济开发区、大安经济开发区、民营经济发展区、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4个开发区。总面积2.6万平方公里,有汉、蒙、回等多个民族,200多万人口。
地理区位优越,是吉林、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(区)交界处和周边二、三百里内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心城市,也是黑龙江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入关的必经之地。
自然资源
资源丰富,人均耕地、草原、宜林地、水面、芦苇面积都居全省首位。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、风力资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,境内有世界A级湿地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----向海,国家级自然保护区----莫莫格。
经济发展
特色经济明显,是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,是全国节水型井灌区建设示范市,被列为全国农业四大开发区之一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。目前白城已成为水稻、烤烟、肉牛、芦苇、棉花、淡水鱼、油料、糖料、杂粮杂豆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区。大鹦哥绿豆、黑水西瓜、福顺辣椒、万宝粉条、大安白鹅、通榆草原红牛、瀚海珠牌葵花仁等名优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。工业以纺织服装、汽车配件、机械建材、食品医药和造纸印刷等行业为主。创出了棉纱、无纺布、毛纺呢绒、电缆、汽车发动机连杆、石油机械和沙棘、芦荟系列酒,吉鹤、鹤城、月亮湖牌香烟等一批名优产品。市场建设初具规模,集贸市场、专业市场、批发市场和要素市场功能比较齐全,辐射力较强,吸引了大量的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和资金流。
截至2005年12月31日,白城市辖1个市辖区、2个县,代管2个县级市。
白城市面积25683平方千米,人口201万人(2004年)。
洮北区面积2525平方千米,人口49万。邮政编码137000。区人民政府驻青年南大街14号。
洮南市面积5108平方千米,人口44万。邮政编码137100。
大安市面积4879平方千米,人口42万。邮政编码131300。市人民政府驻人民路21号。
镇赉县面积4695平方千米,人口31万。邮政编码137300。县人民政府驻镇赉镇。
通榆县面积8476平方千米,人口35万。邮政编码137200。县人民政府驻开通镇。
历史沿革
1954年设立白城专区,专署驻白城县。原由黑龙江省直辖的白城、镇赉、大赉、安广、洮南、开通、瞻榆等7县和缘由吉林省直辖的乾安县划入白城专区。辖8县。1956年原由省直辖的长岭、双辽2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划入白城专区。1958年将双辽县划归四平专区。以原白城县的城关区设立白城市。撤销白城、洮南2县,合并设立洮安县(驻洮南镇);撤销大赉、安广2县,合并设立大安县(驻大赉镇);撤销开通、瞻榆2县,合并设立通榆县(驻开通镇)。原公主岭专区所属扶余县划入白城专区。辖1市、7县、1自治县。1969年原属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和科尔沁右翼前旗(驻乌兰浩特)划入白城专区。辖1市、8县、1自治县、1旗。1970年白城专区改称白城地区,地区驻白城市。辖白城市及镇赉、长岭、大安(驻大赉镇)、通榆(驻通榆镇)、洮安(驻洮南镇)、突泉、扶余、乾安等8县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(驻前郭镇)和科尔沁右翼前旗(驻乌兰浩特镇)。1979年将突泉县和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白城地区辖1市、7县、1自治县。(以上摘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?史为乐著》)
1987年,撤销洮安县,设立洮南市(县级)。以原洮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洮南市的行政区域。(国务院1987年5月21日批复【国函[1997]85号】,吉林省人民政府1987年6月8日通知【吉政函(87)70号】)
1987年,撤销扶余县,设立扶余市(县级)。以原扶余县的行政区域为扶余市的行政区域。(国务院1987年10月7日批复【国函[1997]165号】,吉林省人民政府1987年11月19日通知【吉政函(87)162号】)
1988年,撤销大安县,设立大安市(县级)。以原大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安市的行政区域。(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批复【民[1988]行批16号】,吉林省人民政府1988年9月15日通知【吉政发[1988]176号】)
1992年6月6日,国务院批复(国函[1992]60号):(1)撤销扶余市,设立松原市(地级),松原市人民政府驻扶余区松花江南岸沿江路。(2)设立松原市扶余区,松原市扶余区的行政区域是:原扶余市的行政区域;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郭镇的团结、繁荣、建设、原江、松江、铁西、民主街道办事处;胜利街道办事处的胜安、胜民、胜合、胜庆、胜